瑪利亞霧峰教養家園提倡在地老化,友善環境、健康照護計畫、分享「樂齡整合計畫」。
2020/03/11

計劃主持:瑪利亞霧峰教養家園蔡春足園長
專業團隊:蔡淑芬、劉伊真、楊淑真、何思儀、沈毓珄、石燦煌


       國內高齡人口逐年上昇,在政府提倡長期照顧的同時機構也面臨服務對象年齡逐年攀升的走向,由於國際趨勢「在地老化」的理念薰陶之下,霧峰家園為全日型服務模式,目前服務120位重度以上心障礙者,45歲以上者從105年6名,108年提高為11名,其中最年長的為扣扣姨已達66歲,未來皆同時面臨「雙老化」的問題,霧峰家園團隊也因著老化的服務對象須更適切的服務,105年起成立了45歲以上的長青班。

「樂齡整合計畫」規劃目的
       身心障礙者老化面臨到身體機能的退化,長青班以全面性的需要來協助這個族群,成為健康維護為主、多元休閒活動為輔,較為舒緩的照顧服務為方向,而除了配合步調進行作息調整之外,加上環境的支持、預防跌倒團體、健康保健、懷舊活動、農莊園藝活動..等。

「復古」的環境布置,勾起陳年的回憶
       走進「長青班教室」您很快會被濃濃的復古風所吸引,古典的窗花、阿媽的梳妝台、老照片、泡茶具..、牆上張貼著知足常樂的書法作品,彷彿在訴說這是一個溫馨而悠閒的長青樂園,眼下,長者們在這裡下棋、泡茶和寫書法,有時候您也忍不住摩拳擦掌「瞭落去~」和他們一起提筆揮毫、聊起老照片中的童玩,勾起童年柑仔店的回憶,這是「樂齡整合的起點」,老師們為服務對象佈置一個熟悉而充滿情感的地方,讓這些長者因為同樣的回憶、相同的生理步調而聚在一起,除了環境的改造,作息也重新調整為較舒緩的課程,白天到農莊晨操、養雞、種菜也是他們最經常的活動,帶領他們做晨操展開活力的一天,偶爾撿到母雞生的小蛋熱騰騰的..立馬得意洋洋地展示老師的面前分享成果,高麗菜豐收了,大夥兒摘採下來煮火鍋,享用親手栽種的菜餚樂陶陶。長青班依據生理需求打造一個以符合老化生理退化者理想的園地,成為機構中長期照顧、「在地老化」實踐的場域、支持高齡長者有一個充滿正向能量、心靈寄託的整合服務,期待能達成活躍老化的願景。

教室明亮~這是「樂齡整合的起點」

走進長青班教室感受復古風

友善的環境設施,助長者「一臂之力」
       長者普遍有肌力減退的生理現象,一個友善的環境可以提供他們在日常生活的協助,床邊的扶手支持他們在起床時能更有力氣站起來、尤其是在夜間醒來時因為轉換姿勢而需要支撐的力量。夜間在燈光好氣氛佳時,高齡長者視力減退了,需要一個明亮的照明,家園在寢室裡加裝「小夜燈」提供長者在起床時能清楚前方狀態。日常生活起居、休閒參與方面要提供他們的輔具。浴廁、走道除了增加扶手也多設置休憩的木椅提供更友善的環境空間。走累了可以坐在木椅上休息看看周邊的風景,倍增安全感。「阿財伯」(64歲)下肢靜脈手術後不良於行,由於礙於長者的尊嚴而不願意坐輪椅,一開始,提供輔助行器礙於顏面拒絕接受常和工作人員鬧脾氣,老師和工作人員循循善誘鼓勵他而財伯終於接受,現在恢復健康,他靠著扶手而可以不用人陪伴、獨自緩緩前進,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一端,呈現寧靜而強健的英姿,融合在環境親切的懷抱中。

環境支持增加小夜燈照明

有了床邊的扶手「一臂之力」阿財伯更有安全感囉!
 

懷舊活動
       剛辦完懷舊活動的成果展,熱鬧的童玩打陀螺,關主阿財伯首先開出成功的一球,接著阿枝和阿滄躍躍欲試,財伯坐在椅子上對於其他夥伴的表現評比活像個裁判:「這個怎麼樣」?順俞老師問他,他甚至會用「漏氣」(台語)來評定挑戰失敗者,這個沒有一點年紀是不會介紹的「柑仔店」裡面有很多童年的回憶:彈珠汽水、甘仔糖、豬耳朵餅、…;毓珄治療師引導大家炒麵茶,讓大家嚐嚐古早味,最後看到展示區一本本懷舊畫冊和相本,阿枝迫不及待告訴我「這是我阿嬤,她最疼我了..」,手上一張她親手畫的慈祥面容,那是她「去世奶奶的畫像」,每一本生命畫冊都有滿滿屬於他們回味的故事。

       伊真老師興奮地表示:「參與懷舊活動:服務對象的口語增加了!」,她指出:阿智哥,多年前因意外事件腦傷造成肢體及語言的障礙限制而來霧峰家園接受服務,他經常礙於口語情緒鬱悶且容易生氣,不喜歡與人互動,參與懷舊活動時,他逐漸地願意與同儕互動,口語表達能力突飛猛進,好像打開了時光機,過去美好的記憶被喚醒。平常沉默不語,最常說的就是「對啊!」,簡單兩個字,當教室撥放起熟悉的老歌曲,他卻能琅琅上口,忍不住大聲開唱了~「時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我和媽媽之前常常坐在一起聊天

這是我阿嬤

強化肌力「保命防跌」~樂齡體適能
     「保命防跌」的主要立意在於老年人平衡與步態功能下降、肌力減退、感官失調而增加跌倒風險,而意外跌倒除了造成身體傷害外更造成因害怕二次跌倒而產生畏怯、焦慮等心理因素甚至對自己越來越欠缺自信。霧峰家園成立預防跌倒的團體,以:常發生跌倒、步態移位障礙、精神狀態、視覺功能、行走輔具、下肢肌力、年紀40歲以上、關節活動度、姿勢不良、生活功能依賴度..等防跌向度作為初篩的指標,我們篩檢出需求個案,接著安排肌力訓練,而防跌團體延伸日常工作人員在照顧上,更細膩去觀察生活的實際需要,轉為「主動溝通」、給予「移位的支持」,減少服務對象的跌倒發生。

防跌團體增加下肢肌力的活動
 

活躍老化~長者健康的維護
      長青班年長者休閒活動方面提供益智健腦類:如撲克牌益智、圍棋、象棋、疊疊樂、拼圖,老人歌唱機,運動保健,書報雜誌等益智娛樂,刺激長輩思考、感官知覺、思考及邏輯能力,哇~活動精彩豐富。長者平常最常到農莊散步運動、種菜、澆水、餵雞、雞舍整理、玻璃屋休息喝茶等;到四樓「益康花園」親手種植盆栽、整理花草、育苗、散步、休閒曬太陽…。.過年前,大家更以應景的書法作品大秀手藝,一起揮毫寫出「豬年如意」、「豬(諸)事吉祥」共許一個吉祥的未來。

樂齡晨操一天的開始

在農莊養雞撿到雞蛋好開心
 

雙老,未來的挑戰
       當服務對象年齡增長,家長更是逐年老化,抱不動,揹不了…。幾個月前小美的爸爸因心臟問題驟然離世,媽媽是肢體障礙者生活頓失依靠,「以前都是爸爸開車載我來瑪利亞,我走路不方便,以後,小美就要麻煩你們了」。除了小美返家的時間調整之外,也更進一步關心媽媽獨自在家的適應情形。像這樣類似個案已經不是第一個案例了,而多數長青班的長者父母離世後,「每逢佳節倍思親」,機構舉辦節慶活動和在瑪利亞圍爐,邀請來的多半是嫂嫂、弟弟或是哥哥來參與增添家庭團圓氣氛。阿枝在母親往生後入住家園,剛開始不習慣常常抱怨,經過一場疾病,到南部姊姊家附近醫院靜養,桂芸老師驚訝地說:「她回到瑪利亞第一句話就是,我好想念你們哦!」,她認為,阿枝經歷了與病魔拉扯,更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也體認到「瑪利亞就是我的家」,對長年照顧她的瑪利亞老師增添許多信賴感。

       我在連續兩年霧峰家園的雙老家庭支持成長團體,「放心放手,成功老化」,聽到家長們道盡他們在自己年邁對孩子的牽掛,至於,問他們如何安排未來?其實,並沒有具體答案,「我在的時候盡力照顧她,以後他就要交給瑪利亞囉!」家長帶著對瑪利亞團隊深深的信任,坐在一旁的我們頓時感到身上的重擔更加「任重道遠」。而平常為了延續家長與孩子間這條親子「感情線」,我們透過每一季的「親子活動」在春夏、秋、冬熱鬧地展開著,盼能將這一縷雙老的親情緊緊地串連在一起。

高齡長者多數無法返家在機構圍爐感受年節氣氛


霧峰家園 http://www.maria.org.tw/data/doc/wufeng/wufeng.html
電話:04-23333200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峰谷路355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