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賀榮獲109年度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績優工作人員,護理人員「育智獎」
愛是零距離
口述/楊淑真 護理師(霧峰家園組長)
採訪撰文/林柔汎(公共事務室)
淑真組長幫服務對象量完血壓後與他Give me five,藉由手勢與服務對象互動,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霧峰家園為24小時住宿型機構,服務120位身心障礙者,以極重度和重度多重障礙佔90%為最多,45歲以上年長者有11名,老化的服務對象也需更適切的服務。淑真組長初到家園是任職夜班護理師,深入服務後發覺在這裡的院生比原本所想的還更加重度,部分重度障礙者因肢體畸形造成行動不便,有些腦部或脊髓受傷,更伴隨癲癇、皮膚疾病…等等問題。回憶起自己剛值夜班,半夜來回巡視每個寢居室,每每聽到服務對象喉嚨發出的沙沙痰音、嗚咽低頻的呼吸聲,就會趕緊仔細觀察呼吸脈動,深怕眼前孱弱的生命稍縱即逝。
小偉,高高瘦瘦有著長長睫毛,大大的瞇瞇眼老是謎樣的望著我,臉上的痘疤是不安定的手摳來摳去留下的青春印記。淑真組長回憶起第一次見面時,小偉因為長了痤瘡導致發炎化膿變成癰,但是他非常抗拒消炎擦藥,那一次小偉本能地拍掉沾了藥膏的棉棒,又用力揮掉她想幫忙的手,最後情緒大到大發脾氣,就是不肯讓任何人靠近他。淑真組長調整自己的順序,往後每次擦藥前都先花一些時間與小偉聊天,細細說明傷口的狀況、與他建立互信關係,漸漸地,小偉知道受傷或不舒服可以找她,所以一旦有些小傷口,他會開始比手畫腳指著自己的受傷的地方要淑真組長幫忙擦藥,成功搭建起與小偉信任的橋樑,讓她覺得相當開心。
春天的微風從山上滑落下,吹進綠意環繞的樹林,還聽見蟲鳴鳥叫的清脆嘹亮,被大自然擁抱的霧峰家園,顯得朝氣美麗。剛開始來到霧峰家園工作時,淑真組長特別帶年邁的母親來看工作環境,沿路上坡穿過樹林雜草叢,最後來到一處靜謐的家園,母親緊皺眉頭說怎麼來深山野嶺上班,薪資待遇也沒比醫院好,正當要解釋說明時,剛好遇到外出要去社區進行資源回收的服務對象,大家手拉著手,拿著掃把、垃圾袋,像似要郊遊般,嘻嘩一團,開心極了!母親看見了,鬆開眉頭衍生出疼惜神情,靜默一會,淡淡說出:「他們有需要,我們就去幫忙,有生之年能幫助多少就多少,不用計較那麼多沒關係」,這一番話,她知道母親肯定她的工作。十五年來,淑真組長認為她何其幸運能來到瑪利亞這處充滿愛的園地,與主管、同仁大家堅守崗位,目標一致,齊心照護服務對象,讓他們受尊重、快樂、慢慢變老。現在外診時,大家沒有距離,彷彿就像鄰居般親切,民眾會直接跟她打招呼:「您是瑪利亞的護理師喔,今天也帶學生來看醫生嗎!」,被認出是瑪利亞的護理師讓淑真組長倍感成就!
淑真組長在醫院體系擔任護理師近二十年,甫畢業就進入高壓的急診室,也擔任過新生兒加護病房、居家照護、專科護理師、健診部組長…等,在醫院內人生百態、悲歡離合的場面都看過,常常得跟時間賽跑,跟生命拔河,但在霧峰家園這塊應許之地,她認為時間流逝得很緩慢,服務十五年彷彿如昨日,不覺得久,因為視病猶親,感同身受,讓她體會到愛是零距離,從來沒有時間限制。
「妳的護理專業很重要,不管服務對象有多重度,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生命,他們是一個獨立個體,我們要尊重他們。」在霧峰家園跟診時,莊醫師常常笑笑地對她說,這樣的觀念讓她受用無窮。早期為了消弭社區民眾對於服務對象的恐懼,也體認到需要健全的社區醫療網絡才能守護服務對象的健康,於是每到任一間診所、社區醫院、區域醫院,她都會自信的自我介紹與介紹服務對象,也請服務對象養成打招呼的好習慣,一方面拉近與社區醫療的距離,另方面也讓園生主動作社區融合。友好策略漸漸奏效,一些醫療院所開始主動提供免掛號費,甚至優惠的診療協助,醫院也釋出良好回應,與家園配合住院優先措施。逐漸大家知道他們是來自瑪利亞霧峰家園的師生,社區端與醫療端互助友善,讓服務對象的醫療多了份保障。
服務對象健康,老師也會快樂。除了對外連結醫療網絡,淑真組長也在園區內建立就醫預約體制,與教保老師合作,將要園內就診的服務對象提前預約,讓服務對象的健康照護也越來越紮實,淑真組長發現緊急外診次數也逐漸降低。另外,將醫院內的醫護規範應用進相關流程,使緊急送醫、感染感控、癲癇控制評估流程更加系統化,也定期對家長和教保老師教育訓練,讓教保老師學習檢視皮膚、口瘡、過敏等基礎狀況。
看著事事謹慎力求最好的淑真組長,問她以前在醫院,下班不用再想工作,現在下班了,都還在思考今天協助服務對象的護理流程哪裡需要改善,給自己這麼多的壓力堆疊,好像比擔任急診室護士壓力更大,怎麼來能待上十五年?淑真組長笑笑說:有一天早上她正在專注排藥時,聽見「淑真老師,妳好辛苦!等妳老了,換我養妳」,服務對象似懂非懂說著這句話,也不懂”養”的意思,但這樣的純真讓她備感窩心,有時遇到低潮瓶頸時,想起他們的笑容和話語,就會打起精神,擁有前進的動力。
服務對象真切的擁抱讓淑真組長感動又覺得可愛。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