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朱貞歷 協助障礙者就業 展現無窮生命力 專訪社區就業中心韓雯玲老師 28年,相信是每個人生命歷程裡最豐富、最重要的歲月;韓雯玲,將它奉獻給了身心障礙者,從極重度的臥床孩童,一直到支持障礙者至企業就業。 |
雯玲,乍接觸,是一個不擅言辭的人,做起事來一板一眼、一絲不苟,但在和服務對象、家長晤談時,卻又從她懇切的言談中,展現了專業和溫暖,深深虜獲了對方的心。 回想二十年前從兒童轉戰成人,雯玲一度逃避,因為她深知自己的個性無法面對人際的挫折,但在立達啟智中心修女的鼓勵與堅持下,慢慢擦乾眼淚,不再害怕面對雇主、現場主管、同事責難與歧視的眼光,而在輔導對象領到微薄薪水(有的一個月僅二、三千元)時眼中所閃爍的晶亮,與家長們無限的感激,她打心底告訴自己一切都值得了。 曾經有一位自閉症的個案,評估時能力不佳,感謝職場給予機會,但他總是跑到經理室去學經理看報紙,經過不厭其煩地和帶領他的主管溝通,慢慢地終於步上軌道,後來在那間網球拍工廠工作了十幾年,全東南亞最高單價的網球拍是透過他的手穿線的,一個月可以賺二萬多元,從幾乎無望到穩定就業,這樣的轉變好像魔法,卻也是一步一腳印。 最近讓她很心疼的二位八十幾歲的老人家,一位是阿嬤,每次家訪阿嬤每次哭,雖然是年紀大了又沒讀書,但是雯玲講的話她都聽進去了,27歲的智障孫兒終於順利就業;另一位是老媽媽,50幾歲的憨兒結婚有二個女兒,太太與小女兒也是心智障礙,因住家附近老鄰居的工廠歇業,負擔家計的他必需另謀出路,但過程很不順利,一入職場完全無法反應,衛生形象也不佳,老媽媽總是不斷地叮嚀又提醒,還好原公司重組,他又回到了舊崗位,雯玲在訪視時,才發現他完全變了個人,舊廠雇主一個眼神他立刻知道要做什麼,與同事們談天說笑,讓她更肯定一個安全熟悉的環境對障礙者而言是多麼重要。 時代的變遷,在政府大力倡導和配套下,目前友善的職場越來越多,障礙者也可以領到基本薪資,二位老人家讓她看到傳統家庭的認命和支持,有時反而更甚於社經地位高的年輕家長,在每一個服務的對象中,她深知家庭的支持和觀念才是障礙者擁有自我與走出來最重要的根基和推手。 這條路走了二十多年,雯玲說當她騎車上班時,想到了雇主、服務對象和家長時,常會不自覺地微笑!一枝草、一點露,這些原本拖累家庭,讓家庭傷心難過的孩子,他們的忠誠和良善卻反而在經濟不景氣中成了家中的支柱、父母老了的依靠。雯玲更相信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就必開另一扇窗,過程中雖然辛苦,雖然會跌倒、會受傷,但凡事正向以待,就必然可以累積再前進的動力! |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