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部


為工作價值勇往直前 ~人物報導-庇護就業中心杜國萍組長 

國萍老師來自全永新清潔公司,她是上主為瑪利亞清潔工作隊預備的種籽。

  大學唸商,在全永新原本負責機具進出口業務,但既然已在那個領域了,怎麼能不了解實務,在多學一點是好的的驅使下,她進入現場學習清潔的技巧和工具的使用。

     一開始,百珍老師向全永新借將,基於要懂實務,又要教學,在清潔的領域中要能勝任者,看來看去也只有國萍了,半年在瑪利亞、半年回公司,她其實已經是半個瑪利亞人了。

  因為人力的需要,當時的怡君主任懷著忐忑的心忍不住向李湘萍總經理挖角,多年的認同與現實的需要,李總尊重國萍老師的選擇,這讓國萍老師好生猶豫,要放棄薪水高、相較穩定輕鬆的工作嗎?何況自己非特教背景,能教學生嗎?同事們都叫她別儍了,但受到百珍老師過人的積極熱誠與認真肯幹的精神感召,終於下定決心要「讓人生有不同的意義和價值」,在96年正式成為瑪利亞的一員,專責帶領清潔隊。

  這又是另一種的學習,為了讓庇護性就業者跳脫障礙者先天的限制、善用自己最能學會的技巧,國萍老師透過職務分析配置、輔具協助來達到工作產能,更常常需要陪服務對象一起做,以了解問題,並增加對每個人特質的瞭解,「以前到一個需要清潔的新環境,光是要安撫成員們情緒適應就得花三小時,現在進步到平均只要一小時。」國萍老師說。

  此外,國萍老師對清潔品質要求很高,一位從瑪利亞清潔隊實習畢業、從「庇護性就業」升格到「支持性就業」的學員,回來與學弟妹們分享時便強調:「你只要做到杜老師要求的60分,在外面就已經有7、80分的評價了!」;國萍老師舉例說,介於牆壁和地板之間的「踢腳板」,外面很多清潔工都不會去處理積在上頭的灰塵,但她訓練學員一定要注意清。又如一間教室一般使用兩桶水拖地,她教導要用到六桶水,每拖一小段就要洗拖把,否則髒東西附著在上面,怎麼拖都不會太乾淨。

  就是這樣的堅持與品質,讓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也能有我們自己的一片天。除了專業的工作訓練,國萍老師也注重庇護就業者的整體生活,為成員們製定個人的支持計劃;問她:做到現在,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國萍說:看到自己辛苦帶出來的學員,因為能力增加了,轉銜至支持性就業時,卻不見得是最適合他的,因為工作能力好,不代表需要的支持就少,這往往是在職業評估時無法看見的限制,實在可惜,而且也會造成庇護工場營運上的艱辛,因此現在積極和主管機關溝通,希望能夠尊重服務對象的意願,適才適所;此外,也需要不斷地做親職教育,障礙者的家人還是偏向兩極化,一則過度保護,一則不加聞問,庇護就業是朝向獨立的目標前進,但家長觀念無法改變時,卻總是和日托比較,覺得工作人員沒愛心,其實是目標不同,做法自然有所差異。

  國萍說:在現場,看到太多,當服務對象有心,且家長願意配合時,再加上專業團隊的支持,從原本的無所事事,到擁有一技之長,從一開始的二、三千元工作獎金到每月可賺取一萬多元的薪資,不但個人信心增加,也從家庭的負擔轉變成家庭經濟的支柱;我很感謝因緣際會讓自己有機會能參與如此有意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