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採訪整理 / 公共事務室 林柔汎 口述 / 醫療復健團隊 石燦煌老師
每次在球場上看瑪利亞青年打球時的那種神情與節奏,只專注在發球這件事上,對他們而言是多麼難得的身心合一; 練習或比賽打得好時總會不由自主地叫一聲~好厲害! 在讚嘆之餘我看到他們的自我肯定與自信。 |
![]() |
還記得隊長阿凱(28歲/中度智能障礙),當初他怯生生的對我說:石老師能讓我參加地板滾球球隊嗎?我說要爸媽同意才能參加,同時遞給他一張活動「同意通知書」,爾後阿凱正式成為地板滾球隊一員。每次練球時,阿凱總是專注又嚴肅的將球舉起,然後不下十次擺動著手臂仔細瞄準母球的角度與距離,繃住的神情直到他奮力一丟後才瓦解緊張感,然後他馬上用心無旁鶩的眼睛直盯著丟出的那顆球,球彷彿隨著他的心念準確的由快到慢最後穩穩定住在母球旁邊2公分的位置,阿凱毫不掩飾地綻放出開心笑容,對自己的表現滿意極了!阿凱對地板滾球每一投擲的重視總讓我看到他的真。
|
原本以為阿凱參加地板滾球社團只是單純看到同學加入後才跟進,後來得知阿凱的爺爺曾是體育老師,每當家族中與阿凱同輩的兄弟姊妹在爺爺面前展現成績時,他們出色的表現總讓阿凱的父母顯得有些落寞。雖然父母給予阿凱許多疼惜與興趣上的支持,但經年累月下來未曾有較出色和展現的機會,直到阿凱加入地板滾球球隊,得到了「全國地板滾球大賽」開放組冠軍後,他拿著獎盃喜孜孜與爺爺分享此份榮耀,更是拉近爺孫倆的距離,父母也備感欣慰。我也意會到地板滾球所帶來的變動竟有如此美好的轉變,背後的故事更顯意義非凡。
也透過地板滾球的訓練,不但讓服務對象有運動的機會,包括如何擲球,瞄準哪個位置,何時擲出球等動作都由自己控制,讓他們擁有自我決策的能力。原本不擅言詞較為封閉的小慧接觸地板滾球後,從原本不會主動撿球到認識新朋友甚至面對比賽的團隊合作都願意嘗試。肢體障礙的盈盈,原本對於運動興趣缺缺,經過復健加上地板滾球的練習,現在用來擲球的右手變得更加靈活。比賽的獲獎所帶來的信心也讓他們對於地板滾球越來越有熱忱,平時練習也總露出充滿幹勁的神情。
回顧從事身心障礙服務已經二十多年,原本從事機械業的我習慣面對冷冰冰的機器,一開始接觸到這群單純的服務對象讓我覺得很溫暖,但卻不知道如何與他們溝通,曾經有一位服務對象有情緒性障礙經常拿球攻擊人,我苦口婆心的勸導也無效,我感到挫折與灰心,幾經思考後,我學著換個方式與他溝通,拿起紙筆寫給他看應該要進行的步驟和該做的動作,經過了兩個星期不厭其煩的溝通,他漸漸熟悉我的教學模式,不再做出攻擊人的行為,在地板滾球上的表現也愈漸成熟。看到許多服務對象的轉變與成長是我教學的最大動力,在地板滾球的訓練中也改變我對事物的態度與想法,記得瑪利亞基金會莊宏達董事長在一次專業訓練中說了一句話:「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後來也成了我的座右銘。
去年7月我獲頒教育部及台中市政府104年地方體育有功人員獎項,當天受獎者都是學校體育老師,只有我一個來自社福單位,獲獎原因為從事身心障礙運動深耕多年。「將球舉起,瞄準目標,奮力一丟」,這一連串看似簡單的地板滾球動作,我卻教了十八年,從剛來到瑪利亞基金會擔任教保員開始,我看見服務對象的需要,為了能更專業的協助服務對象我以四年時間利用下班後時間進修,邁入復健醫療專業領域,更是全程參與瑪利亞基金會地板滾球的發展,一路陪著孩子成長,這些難忘的歷程令我對工作甘之如飴,獲得此獎給我莫大的鼓勵!
頒獎那天醫療復健團隊劉純晶主任暗中安排在台南的妻兒前來參加我的頒獎典禮,讓我驚喜萬分,感謝家人的支持、醫療復健團隊的協助、最後最要感謝服務對象,是他們鼓舞著我,讓我看見滾動中的快樂與希望。
地板滾球補充說明:
市面上球類有很多,常見的有籃球、排球、桌球等運動,然而對中度以下身心障礙者而言,幾乎都需要改變規則才能讓其參與。最近幾年竄起有身障運動中有地板滾球、戶外草地滾球、定點棒球(老人)、槌球(輕度)等運動,其中可適合全部障礙者就屬於地板滾球運動,其規則簡單,活動量不大,除自身有身體狀況外,參與活動的人皆無任何禁忌。所有身障都可參加,因此在國際上有國際的競技比賽,在台灣每年都有開放組標準組及會長盃比賽,全省循環賽參加人數幾近萬人。與此同時,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為身心障礙者的運動中地板滾球的發展已有十八年,也曾奪過無數的獎項,從第四名直到榮獲2014「全國地板滾球大賽」冠軍。
|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