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公共事務室 李佳倫 「人要做自己的主人,要有自己的主見, 要勇敢果決,不隨波逐流」 走進瑪利亞輔具資源中心布工廠也是人稱吳爺爺(本名吳敏清)的輔具技師工作室,斗大的話語字卡就黏貼在縫紉機上,彷彿時時刻刻提醒著自己,莫忘初衷。 吳爺爺甫進機構時的工作原是負責資源回收,隔年,得知輔具資源中心需要人手,而他也剛好具備車床等機械技術及經驗,便毅然決然投入輔具中心,負責客製輔具、輔具清潔消毒維修等工作,一待就是十八年。吳爺爺說:「雖然我進來很久了,但在輔具資源中心,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都要將自己歸零,才能面對新的挑戰;科技進步,輔具的功能與構造也日日推陳出新,每天都要學習新的專業,輔具會因使用者的需求不一,為個案量身打造,就像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一樣,這中間當然會遇到許多問題或是不會的,但我就去學,別人認為我吃虧,多學要多做,我自己卻認為是多做才能多學。」 |
深入跟隨吳爺爺工作腳步,才知道他所謂的「多學」有多廣,因為輔具多元的需求下,除原本具備的鐵工車床機械的能力外,常常也需要木工、布工、電機、電子的跨領域專業能力,為了替使用者打造出最舒適安全的輔具,他每樣都去學,剛剛才看到他正在鋸木拋磨,一會又走到鐵工廠焊接組裝,轉眼間又像服裝設計師一樣畫圖打版,坐在縫紉機前準備自己縫製輪椅的布墊,再來走到正在充電的輪椅旁喃喃自語說:奇怪這個電路怎麼又壞了,等會要再來修理一下。講完,又快速的走到彥伯正在清潔消毒輪椅的清潔室問:彥伯好了嗎?我們等下要到鐵工廠拆解輪椅了。
眼前,一幕幕像是在上演魔術秀,表演魔術的人正是穿梭於不同工廠間,工作繁瑣複雜卻能無時無刻都流露出親切笑容十八年如一日的吳爺爺。
傳授十八年功力的第一個徒弟:彥伯
把抹布摺成一小角也要鑽進輪子間隙中的彥伯,正是吳爺爺傳授十八年功力的第一個徒弟。彥伯有輕度智能障礙,不擅與人溝通的他內向又自閉,容易遇到困難就想放棄,需要被動式的引導互動,從旁協助支持的老師需要很多的時間、耐心才能使他完成工作。老師分享熱愛工作的彥伯決定考機車駕照,但平衡感很差的他術科好不容易學會了,學科考試對他來說又是一大挑戰,直到第五次才終於考過。媽媽也分享過程中當彥伯想放棄的時候,媽媽就會比較嚴厲的告訴彥伯:「所有人都那麼認真教你,不管是工作或生活上給你很多支持和協助,你怎麼可以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放棄?不會我們就問,就學,一年不會我們就學五年,五年不會我們就學十年、二十年」,彥伯成為瑪利亞第一位考到機車駕照的青年。考到駕照的當天,彥伯興奮的告訴媽媽:換我載妳去買東西好不好? 現在的彥伯可以不用老師陪伴,獨自騎車外派工作,完成委外的清潔任務,他在瑪利亞庇護清潔工作隊已有六年時間,加上受訓將近四年,用十年時間,磨出自己的獨一無二。
今年四月,彥伯因為對機械的天分及熱情,清潔工作表現的主動與進取,受推薦到輔具資源中心開始接受新的工作挑戰,成為中心培訓的第一個障礙青年。初來到輔具中心的彥伯,其實非常害怕,更遭遇許多困難,因彥伯手臂及手腕肌力不足,常無法順利轉動螺絲拆解輔具,更因為如此而想放棄,所以吳爺爺就想到幫他準備一個工具箱,裡面有他需要認識的工具和不同厚度的木板,讓他回家可以練習拆鎖螺絲。剛開始清潔隊的老師發現彥伯的包包最近怎麼變得這麼重,便詢問彥伯包包裡面裝了什麼,原本不擅表達的彥伯竟然露出了期待又開心的表情說:這是他第一天的回家功課,吳爺爺要他練習轉螺絲,還有認識不同尺寸螺絲及維修工具。
彥伯就像是一顆準備逆轉的螺絲,不再被自己的身心狀況緊緊繫住,慢慢克服了手掌肌力的問題後,拆解順序及判斷輔具材質也成為目前彥伯最大的考驗,所以當吳爺爺發現後就幫他準備了一塊磁鐵,教他使用磁鐵來輕易判斷出鐵、鋁或是其他材質,進階時再教導他從外部焊接痕跡就能判斷,例如外焊痕跡突出的是鋁,因為有加鋁線材,鐵可以直接焊接所以痕跡比較不突出。此外,吳爺爺若是發現彥伯拆解過程中順序或是工具使用錯誤時並不會馬上糾正他,而是讓他去試,因為「從錯誤中學習」,比「從沒失敗過」更重要!
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簡單小事,對庇護青年而言卻是必需反覆練習才能達成的大事。
剛開始老師很擔心彥伯會拒絕至輔具資源中心學習,因為面對一個新的環境與工作對他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但沒想到他竟然答應了。吳爺爺第一次教育訓練時問他:彥伯,你怎麼會想來?因為你很喜歡組裝和拆解機具嗎?他還是維持一貫的靦腆笑而不答。直到有次,才知道,他想說來這邊工作可以幫助別人,比他更小更孱弱的人,他能站會跑,所以想幫助不能健康站著的人!這樣的簡單卻又令人感動的初衷,正也是吳爺爺堅持數十年工作的信念。
要教導像彥伯這樣的障礙青年,必須給予明確的目標及指令,以及最重要的陪伴他一步一步的做,因為他們不擅表達,遇到困難也不會說不會問,只能從觀察工作中發現他所遇到的困難。初期吳爺爺決定先配合彥伯步調,他才不會更慌張害怕,也因為這樣,他和彥伯培養出絕佳的默契及信任,只要彥伯抬頭用眼神望向他,或是靦腆的微笑,他就知道彥伯想表達的意思,當然吳爺爺也會引導彥伯自己講出來,訓練他的溝通協調能力。最後吳爺爺告訴彥伯:不管再怎麼複雜的機具,都是依靠所有細微原料零件才能組成,這裡面一顆螺絲都不能少!
看著吳爺爺花四小時教導彥伯拆解一台輪椅的時間,看似簡單卻是吳爺爺用十八年歲月的智慧與經驗,傳承惜物愛人,尊重每一個不同生命的實踐。
|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