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公共事務室 蔡瑋馨
「曾經,身為第一線教保老師帶班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要讓我帶的學生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如今,擔任組長職務,我更期許自己能成為老師們的堅強依靠,讓組內老師成為最幸福的教保員。」從城市到峰谷、從日間到大夜、從照護極重多障和重度腦性麻痺服務對象的負重磨煉到技能養成組情緒行為管控考驗,俠女般的婉如組長12 年來秉持獨樹一幟溫暖厚道的「幸福」初衷,為了提供符合服務對象實際需求的專業支持不斷嘗試學習、不斷求新求變,然而多年來唯一不變的,卻是她那想帶給他人幸福的熱切初心。
|
憶及甫進入瑪利亞霧峰家園的時候,孩子才剛上幼稚園,那年強颱來襲,進入峰谷的崎嶇山路到處可見橫倒路間的樹木及山壁落石,但她心繫家園服務對象安危,便在先生的護送下,雖然一路險象環生仍堅持回到家園服務。孩子從小從媽媽的工作態度中對於弱勢多了一份同理心,由於瑪利亞霧峰家園是24 小時服務機構,曾有一晚值大夜班回到家,婉如組長看著睡夢中的孩子竟抱著自己的衣服入眠,孩子醒來後說:『因為想媽媽,可是媽媽要照顧比我更需要被照顧的哥哥姊姊們』婉如組長慶幸著擁有如此懂事的孩子和願意支持她的體貼丈夫作為堅強後盾,才能讓她無後顧之憂地呵護疼惜瑪利亞的天使們。
婉如組長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並特別注重服務對象的人權與尊嚴。為了讓居住在家園的孩子有機會走出去學習互動融合,她積極開發社區資源回收點;為了舒緩服務對象行為問題,她與夥伴致力於霧峰農莊園藝治療,透過大自然的洗禮安定服務對象情緒、活化其內在心靈;為了讓園區裡的孩子有機會拓展生命經驗,她帶著腦性麻痺學生上台北參與地板滾球競賽;為了因應「在地老化」的身障機構服務趨勢,她將生活作息和活動課程重新調整,開啟適齡適性的「身障者高齡服務模式」,不要只看見身心障礙者的「不行」,卻遺忘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真理!為服務對象找尋優勢能力的過程固然辛苦,但路是人走出來的,日積月累下來,真正努力過的每一天,都將儲存為能力被身體記憶,並轉換為支持服務對象強而有力的正向力量!每當看著孩子因實現自我而漾起滿足的笑臉、家長因有家園老師的分擔照護而獲得喘息的感謝,這般成就感便如同「回力鏢」一般反饋著老師「被需要」的悸動。
回顧多年來走過風風雨雨的足跡,婉如組長侃侃而談凡事反求諸己帶人帶心的同理信念,對於獲得本年度「育智獎」的肯定,她低調謙虛地說:自己只是相對比較「幸運」!論及對組內夥伴的期許:「真正的好,不是自我感覺良好,對於工作,盡心無愧,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對於現在的表現,也許沒有所謂的最好,但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更好」!很多時候一個人之所以感到快樂,是來自於不停認識從未見過的自己。一如婉如「老師」多年來願意為服務對象不畏風雨勇往直前的堅毅、一如婉如「組長」期盼為組上教保老師形塑的喜樂幸福,如果幸福是有弧度的,我想它的輪廓就是孩子們微笑時嘴角上揚的弧度吧。
|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