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簡介

       由基金會「醫療復健暨輔具資源中心」團隊對於12歲以下兒童,提供個別化需求之一對一或主題團體時段療育服務,包含: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語言治療及認知課程等;課堂中引導孩子學習各項日常活動所需能力,及協助家長學習理解孩子並能將療育技巧運用在生活中。同時也提供相關專業親職技巧諮詢、兒童發展評估服務。這裡將是一個有舒適感的環境,療育課也可以很療癒!

 

 

服務對象

1.  12歲以下有發展需求之兒童

2.  12歲以下因先天或後天神經系統因素,造成發展遲緩(含疑似或疾病診斷)之兒童

3.  12歲以下學習不利或適應不佳之兒童

4.  對兒童發展有疑問之家長

 

服務項目

1.  個別化療育服務:因應兒童的需求及發展,設計個別化的教學課程,並指導及協助家長學習將療育技巧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2.  團體療育:跨專業或特色主題團體課程,將提供不同專業治療師合作之團體教學,或開設特色主題班,讓有需要的兒童在團體中提升參與及互動動機,並能在團體中快樂學習。不定期開班,並且依團體成員表現視情況調整內容。

3.  兒童發展評估與衛教:提供兒童發展評估服務、親職技巧諮詢、日常家庭的活動訓練計劃以及提供家長孩子間的親子互動與照顧方法。

4.  兒童輔具相關資訊的建議與諮詢

 

服務內容

 

 

職能治療服務:

 

感覺統合與動作協調發展   

遊戲中融入感覺統合功能的訓練目標,改善兒童的平衡、動作協調能力以及行為問題

手眼協調與上肢手部動作發展

手部精細動作及日常活動包括:進食、盥洗、穿脫衣物、運筆…等功能力的練習,必要時搭配合適的輔具,期望提升兒童的生活獨立性,減少照顧者的負擔。

視知覺認知與注意力發展

結合日常生活情境、學校課業..等等題材,引導兒童可以將學習能力延伸至各項領域。

 

物理治療服務:       

大動作能力發展

抬頭、翻身、坐位、跪立、站立、跳躍、協調、平衡、肌力肌耐力和步態…等動作計畫擬定和訓練;進行動作誘發,加強兒童粗大動作執行技巧,期望達到日常生活功能獨立之目標。

操作治療

主/被動性關節角度運動、牽拉運動、鬆動術等徒手操作技術執行,以改善兒童生理現況,使有能力完成相關練習和達成生活功能獨立目標。

姿勢擺位與輔具使用諮詢建議

正確姿勢擺位包括:臥姿、坐姿、跪姿、站姿等,以避免因重力造成無力肢體不對稱排列和脊椎側彎等問題。

 

語言治療服務:

語言溝通評估與訓練

透過繪本或遊戲等方式融入提升語言能力目標,培養兒童與他人有效率的溝通行為。

構音評估與訓練(發聲、發音等)

「我的孩子說話不清楚」、「臭乳呆」等,進而影響人際互動和社交生活,透過遊戲中融入發音訓練目標,提升兒童口唇舌的動作能力,改善整體的說話清晰度。

溝通輔具訓練

包含低/高科技AAC,透過系統性訓練及支持,培養多元的表達方式。

 

認知課程服務:

認知概念發展及遊戲引導技巧

基本的認知能力如物件概念、形狀、顏色、時間、數學、邏輯等等,依孩子的能力去選擇訓練的目標,並且對下一階段的目標發展做準備。

 

治療空間及服務特色:

友善及安全的療育空間

場館配置電梯、親子友善廁所及尿布台等,希望讓家長使用方便且容易抵達上課地點;動態活動區牆面及地面皆設置軟墊以防碰撞,希望讓來接受療育的孩子跟家長有更好的便利與安全性;木質及大地色調的環境空間設計,舒適及充滿溫度的治療空間讓兒童及家長覺得溫馨及放鬆,相信在學習上能更為專注和有效益。

 

 

             

進口感覺統合器材及多元教具玩具

選擇使用進口感統鞦韆器材,並且設有攀岩牆.攀爬架.球池.彈跳床等器材,遊戲過程中兼顧安全及品質考量,孩子來到此場館可以更放膽玩樂及探索;豐富的教具玩具,搭配治療師設計的活動,將讓遊戲有更多可能的玩法,能激發兒

童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更好的適應生活能力。

 

 

               

獨立的多感官治療教室

感官發展是兒童各方面發展的基礎,治療室中配置多感官治療器材設備,多感官環境搭配治療師課程設計可以提供治療活動更多的選擇。

     

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模式:

課程中期望及鼓勵家長一同參與課程,在專業支持下使家長獲得增能,以提升親職功能及家庭生活品質。

 

主題性及跨專業合作團體

依照兒童需求開設治療或陶冶培養團體以提供更多元的服務。

 


 

服務時間     週一~週五08:00-17:00; 每週六、日及國定假日休館.

服務地址     403臺中市西區柳川東路二段76巷2號2樓 

聯絡方式    電話:04-2375-5120分機21 或 04-24713535分機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