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緣起:
參照美國經驗,本會遂於2009年開始籌設規劃「瑪利寶寶啟蒙中心」,並於2010年4月正式招生,與台中教育大學共同開創臺灣第一個「0~3歲遲緩嬰幼兒極早療服務實驗計劃」。此實驗計劃從服務模式規劃、篩檢評估、服務設計與成效指標發展,皆由專業團隊共同深入探討,並出版瑪利寶寶‧親子活動指引《學習樂樂包》,堪稱福利服務產學合作之典範型方案。本實驗計劃,在台灣與國外文化差異以及現有資源的考量下,提出極早期療育「家庭化中心式早期療育服務模式」(Home-like Center-based Early Intervention Model,HCEIM)。此服務模式之核心精神,強調0-3歲特殊需求嬰幼兒在黃金療育階段,應該在自然環境中(Nature Environment)由主要照顧者及其他家庭成員,透過專業團隊的協助及支持,成為密集以及永續療育的主要服務提供者。
服務項目&內容:
每半年為一期,評估後確認是否繼續服務或轉銜:
1.專業統整性服務
(1)統整、個別化服務:由家庭與專業人員共同進行評估、計畫、執行(包含個別化服務計畫、功能性訓練及個別療育),著重統整性功能能力而非單一領域發展,同時考量其特殊性。
(2)跨專業團隊服務:結合專業人員(主要照顧者、醫師、護理、營養、語言治療、職能治療、物理治療、社工、教保、輔具、體適能等)團隊評估個案能力及需求,提供更適切服務。
(3)居家專業延伸服務:視需求安排專業人員,到家中訪視指導主要照顧者運用居家環境延續服務成效。
(4)相關服務:定期健檢服務(護理師、營養師、體適能師、醫師);社區適應體驗幫助孩子增加社區活動及參與學習機會。
2.家庭服務
(1)成長課程:嬰幼兒發展、親子互動等(主要照顧者充權)。
(2)專業諮詢:教養、營養、發展、各領域專業服務諮詢。
(3)家長團體:放鬆和喘息活動。
服務對象:
0-3歲親子共同參與 (0-1歲以諮詢為主)。
1.領有身心障礙手冊。
2.疑似發展遲緩或發展遲緩證明。
3.本案為實驗性質,受案需經評估須達本會服務標準。
服務方式(流程):
接案 →評估 →服務決定→訂定執行個別化服務計畫IFSP→ 定期評量/修訂 →轉銜/結束→追蹤→ 結案
瑪利寶寶啟蒙中心翦影:
![]() ![]() ![]() ![]() ![]() ![]() ![]() ![]() ![]() ![]() ![]() ![]() ![]() ![]() ![]() ![]() ![]() ![]() |